南韓約為台灣的2.7倍大,從地圖上來看
共分為本島八道行政區、首爾特別區與濟州道。
不同的行政區因為不同的氣候與歷史,自然發展出了不同料理文化;即使是相同名稱的料理,在不同的產地與不同的作法下,總能吃出不同的美妙滋味。
其實相當容易理解,好比清水米糕跟台南米糕硬是不一樣;而即使全台到處都吃的到,但去深坑還是得吃吃臭豆腐、岡山得吃羊肉爐、屏東得吃萬鑾豬腳…….,到了墾丁就得吃吃…比基尼…… 啊!離題了…😂
【江原道】
南韓東北邊,東臨東海被休戰線一分為二,屬於北韓料理文化的血腸即來自於此,平昌郡的玉米產量占到全國的47%;山區產蕎麥、松茸、東海產魷魚、明(黃)太魚乾也是在江原道的深山風乾而成。
所以蕎麥冷麵、魷魚料理、血腸、明太魚湯即是這裡的代表性美食。
江陵有個注文津海邊,就是「鬼怪」池恩卓經常散步的海邊;而注文津港有賣各種非養殖野生漁獲,聽說價格是全國最便宜的。
另外江原道廳所在的春川則以辣炒雞聞名,甚至有辣炒雞一條街呢!<食譜:春川辣炒雞肉>
【京畿道】
接近休戰線有許多軍事基地,著名的部隊鍋就是從這裡以前的美軍基地被發明的;我們熟悉的首爾與仁川機場就在這附近,南邊有產米著名的利川、水原市也有許多美食,例如牛肉燒烤、50年老店大院屋的菜包肉和平壤冷麵、還有炸雞一條街等等。
<食譜:雞肉部隊鍋>
【忠清道】
忠清道的食物普遍比較清甜與樸素。例如有名的臭醬湯(清曲醬湯)、橡子涼粉、天安的核桃餅都很有名。
又分為忠清南道與忠清北道;南道有平原、河流與海邊,所以河鮮、海鮮,螃蟹鍋都有名;而北道也有淡水魚、貝類料理著名,但因北道也是高麗蔘的產地,所以蔘雞湯、大麥飯更為人知。
【慶尚道】
也分為慶尚南道與慶尚北道,另外我們常聽過的釜山、大邱與蔚山也在這裡。慶尚道的料理使用大量辣椒、蒜,口味重又辣;海菜、鯷魚、大蟹等都是特產。
大邱燉牛肉、安東燉雞、燉鮟鱇魚、豬肉湯飯、辣牛肉湯等等都是都是慶尚道有名的料理。
【全羅道】
亦分為全羅南道與全羅北道,因為氣候與水質條件都很好,所以大概是韓國飲食文化最豐富的地區,例如全州的拌飯、豆芽湯飯聞名全國;還有大家都知道的韓國辣醬(苦椒醬)最主要的產地,就在全羅道的淳昌、放入很多醬料的辣泡菜、羅州牛骨湯、黑山島的魟魚、木浦的細腳章魚、伐橋的泥蚶這些也都很有名。
全羅道的光州也廣為台灣人知,最主要是因為光州事件,又稱為光州民主化運動(1980年5月18)。那年代的韓國跟台灣一樣,都是獨裁野心政治家橫行的時候;先烈拋頭顱灑熱血,才換來了今天可貴的民主自由。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<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>與<華麗的假期>,都是非常優秀的韓國電影。
<影評: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>
【濟州道】
只要常看韓綜與韓劇的人,大概沒有人不知道以濟洲島為中心,包含周邊島嶼的濟州道。
因為四面環海,海鮮料理當然是最有名的,當然還包括年華老去的海女捕撈鮑魚秀、超好吃鮑魚粥,還有超美味的濟州島黑豬,都為人所知。
【首爾特別區】
韓國首都的首爾,大概每5個台灣人都至少有1個人去過吧!包括古皇宮景福宮就在首爾,所以首爾的家庭料理經常是以宮廷料理發展出來的。也因為是首都,更是集合了全國各行政區的地方料理,也是一個不可錯過大量美食的集中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