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裡食譜F.A.Q
料理的初衷,是煮出美好生活的想望
是多年前跟韓國朴師傅學料理時所製作研發的比例。因餐廳出餐講究,必須使用最高品質又可以快速精準出餐的韓國藥念(양념),能因應各種不同餐點,只需加入不同比例的其它調味(醬油、大醬、芝麻油)或食材,即可變化出不同餐點的風味。前後學習與投入研發與改良耗時17個月又23天才得出最佳比例,而得以應用在數十種韓式料理上;並使用100%的特優級韓國原料,讓任何人都能隨時把我家變成韓國餐廳!
高達數十種,目前仍以每雙週更新食譜的方式快速增加中。
韓「鍋」辣醬只是玩了一個韓「國」辣醬的諧音梗。 其實除了韓式鍋物(泡菜鍋、湯飯、豆腐鍋、大醬湯、部隊鍋)以外,還可以做出辣炒年糕、春川辣炒雞、燒豆腐、燉燒馬鈴薯、辣炒透抽……等等數十種韓國經典料理。
只要使用的食材不同,即使是同一罐辣醬,卻可以變化出N種韓國滋味;這就是首爾一匙–韓鍋辣醬的特別之處。
沒有分別。不同包裝的辣醬,但內容物都是相同的。
增加分量一起煮時,最需要注意的就是”重新調味”。
因為水份的蒸發與調味料的耗損程度,都會對味覺產生重大影響;若只是單純把所有東西都等比例增加,將導致水太多或味道不正確的狀況。
所以建議”對重新調味不太有自信”的朋友,可以去網路多買幾個韓國4號陶鍋(每個剛好為單人份)。
跟外面餐廳的作法一樣,每次要煮時單鍋單鍋分開煮;即可用食譜中的比例完全不用更改,這樣的調味是最接近設定,也是最好吃的。
但如果您想試著重新調味,可以試試以下的辦法:
【STEP1】依「公式」設定水量及調味料;
【STEP2】不同餐點將略有差異,仍需嚐味道並調整。
✚公式
“食材數量”可以直接等比例增加,但”水量跟調味料”需調整如下:
增加1~2倍時,”水量”跟”調味料”全部打9折;
增加3倍時”水量”跟”調味料”全部打85折;
增加4倍時”水量”跟”調味料”全部打8折。
✚舉例
今晚要煮4人份韓式泡菜鍋,而食譜中單人份原始比例是「400cc水加一匙辣醬(22g)」,所以要增加3倍
【STEP1】
水量:400×4=1600 1600×0.85=1360cc
辣醬:22×4=88 88×0.85=74.8g
用這樣的比例跟4份食材一起煮
【STEP2】
嚐味道並調整。
✚tips
使用公式只是為了方便保有再補水或補調味料的空間,以免一開始就加過量的水與調味導致無法挽回。故仍需依照不同餐點嚐試味道自行調整。
快速又精準是8裡韓食教室的重要目標,所以食譜中使用的單位有別於其他食譜中的”大把小把”、”大杯小杯”、”巴掌大”、”大匙小匙”。
只需明白下面3種單位:
一、「c.c」:通常用在水量的描述。1c.c=1ml。
常有人問1c.c的水=1g嗎?
正確答案是接近,但不全然。水在溫度是4度c的時候,密度是1,此時1cc的水才會是1g。
但如果您手邊只有秤,卻沒有量杯;只能用1cc=1g來測水量是勉強可以的。
但其他液體因為密度不同,就不能用這樣的方式換算了喔!
二、「g」:公克。通常用在其他所有食材、調味料的描述。
在料理上無論是什麼樣的計量方式,用克數來表達幾乎是最準確的了;只是如果像鹽巴這種質輕味重的調味,必須將料理秤最小單位由「克」切換到「0.1克」,以免原本要加1g鹽卻加1.9g而不自知(未切換至0.1克將仍只顯示1),鹽度可是會瞬間增加2倍喔!
三、「一點點」或「少許」:通常用在提香提味的胡椒粉、芝麻油之類的描述。
意思是視個人喜好自由發揮。
提香提味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,又受個人味覺影響很大。所以使用這樣的名詞來保有彈性。
除了一般做料理會使用的鍋、瓦斯爐(或電磁爐)、餐具以外:
1。料理秤:建議使用最小單位可以切換至0.1克的機型。
2。量杯:建議使用玻璃材質的量杯比較不會有塑化劑疑慮。如果手邊暫時沒有,養樂多瓶子1瓶是100cc。
3。不銹鋼大匙:首爾「一匙」名稱的由來,即是指1 tablespoon(1大匙=15ml)。挖醬料時使用這種不銹鋼量匙很方便,但有鑒於一般市售的量匙誤差經常很大(室長有天心血來潮測試了一下,發現3種長相的量匙竟然得到3種結果),所以首爾一匙辣醬還是建議用料理秤(22g)會比較準確。
4。韓國四號陶鍋:可以直接在鍋裡拌炒,一鍋到底直接煮湯;保溫效果佳份量也適合;很多8裡食譜的餐點份量,都是以4號陶鍋來設計。如果手邊暫時沒有,可使用其他鍋類代替。哪裡買?約200~300元,蝦皮、雅虎裡面搜尋,很多人有賣。
所以結論是製作8裡料理時,料理秤最好一定要有,其他皆可替代。
許多人會問,如果我今晚同時想做好幾個餐當晚餐,該如何設計重量才能剛好呢?
✚公式:
“不含湯類”的”煮熟固態食物”重量:
男生500g/女生400g
一般餐廳都是依此原則來設計餐點的。
不含極端大胃王或小鳥胃的情況下,只要將用餐的人數x公式中的克數,比照今晚想煮食譜中食材的克數,就可以輕易設計出合適的晚餐內容了。
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,很多食材煮後重量普遍只剩原先的8成;還有如果湯湯水水多,那固態食物量就必須少一點,畢竟湯水也是會佔掉胃容量的唷!
讀者經常問到食譜內容中有時會提到湯醬油,或醬油(正醬油)。到底差別如何?
韓國常見有「正醬油」和「湯醬油」。(還有一種較少見,古法釀造而更鹹的朝鮮醬油)
正醬油顏色較深、帶有甜味,跟台灣一般釀造醬油類似,但較鹹顏色也較深,用來燒炒、滷使用;
湯醬油顏色較淺,較鹹,沒有甜味,主要用來煮湯或涼拌使用。
對一般台灣使用習慣而言,使用醬油只是為了提味提鮮,並沒有習慣區別;且韓國醬油比較不容易買;
放入料理後味道的差異並不大。
作菜是開心的事,不是為了料理比賽。所以除非有特殊要求,否則食譜中提到的醬油皆可使用台灣的釀造醬油代替。再依個人口味增減調整即可。
韓國料理經常使用老泡菜,指的是將韓國泡菜(大白菜泡菜)妥置冰箱中1~2個月以上,因醱酵程度高以致味道酸顏色偏黃;卻又沒有壞掉(餿味)的泡菜。
去costco買了韓國泡菜(大白菜泡菜)可以先預留一些起來妥善密封,不要碰水放「冷藏」(溫度約3~7°C ),約1~2個月後可以再分裝為1袋50g放「冷凍」,以後要煮各種韓式料理幾乎都百搭。
如果來不及製作,也可以使用新鮮泡菜放置室溫下一晚;或在湯中額外加一點醋模仿老泡菜的酸味。
特別要注意的是買來的泡菜應該是無加糖的,否則可能影響食譜比例;還有是「韓國泡菜」,可不是台式泡菜喔~
歡迎您到蝦皮購物網站支持我們:
通過台美國家級食品安全10項22小項檢驗,並導入IQC食安資訊網。
金黃色葡萄球菌未檢出、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群未檢出、黃麴毒素-B1、B2、G1、G2、總量未檢出、沙門氏桿菌未檢出、防腐劑苯甲酸、防腐劑己二烯酸、防腐劑去水醋酸、防腐劑水楊酸、防腐劑對羥苯甲酸未檢出、著色劑8項:綠色3號紅色7號紅色40號黃色4號黃色5號藍色1號藍色2號紅色6號未檢出。
Fun Support Facts
We Love Our Jobs And That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

在各社交媒體文章上按讚的人數,謝謝你們。數字持續增加中

近10年的餐廳經驗,超過20萬鍋的肯定

1小時1滴汗,每個人心中都有頑固。讓8裡生活更美好是我們的想望。數字持續增加中

平均每罐辣醬可以製作23份韓食市值$5750元。數字持續增加中